高中政治大题主要考察以下知识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的正确标准
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根本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经济生活类题目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的影响。
各种经济现象和政策影响等。
政治生活类题目
国家政治制度、政府职能、国际关系等方面。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基本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计划为指导,以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事物发展的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政治的主要方面,考生应重点掌握,并结合实际题目进行练习,以提高解题能力。